冰糖葫芦变身冰墩墩的设计之旅
雪融融和冰墩墩的故事要从2018年说起。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团队在冬奥吉祥物征集截止前夕接到任务,刘平云副教授提出了冰糖葫芦的创意。谁能想到,这个充满童年记忆的小吃,最终会演变成风靡全球的冰墩墩?
设计团队经历了长达7个月的高压修改经过。最初只是保留了冰壳创意,尝试过鹿、虎、兔子等各种动物形象,甚至还考虑过元宵、饺子等春节元素。团队成员往返北京近20次递交方案,有时甚至要当天往返。”那段时刻真是又兴奋又煎熬”,一位团队成员回忆道。
冰墩墩的突破性设计灵感
设计团队最终选择了熊猫作为主体形象,这是一次大胆的决定。评委会主席蒋效愚说:”选择熊猫确实有出人意料的感觉,但细想又在情理当中。”关键突破发生在”冰丝带”元素的加入——彩色光环出现在熊猫脸庞时,这个身穿冰壳的吉祥物立刻有了未来感和科技感。
“那一刻感觉天要亮了!”刘平云激动地说。设计团队还为熊猫掌心画上心形图案,背后设计了雪板图形,让冰墩墩的形象更加饱满。名字”冰墩墩”源于冰糖葫芦的北方俗称”糖墩儿”,既亲切又富有冬日特色。
雪融融的灯笼创意来源
与冰墩墩不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融融的故事始于吉林艺术学院学生姜宇帆对家乡年味的记忆。红灯笼和中国结的创意入围前十后,团队面临重新设计的挑战。他们买来诚实灯笼挂在职业室,每天观察琢磨,还尝试加入鹿角、红鼻头等元素。
经过无数次修改,最终确定了以灯笼为主体,融入天坛、鸽子、长城等体现”双奥之城”的元素。雪容融面部雪块的设计灵感来自团队成员冬天往墙上扔雪堆的操作。”我们想让雪容融传递温暖和力量”,设计负责人解释道。
两个吉祥物的文化意义
2019年9月17日,冰墩墩和雪容融正式亮相。北京冬奥组委表示,这两个吉祥物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的形象和中华文化魅力。值得一提的是,吉祥物征集经过中,全国超过4.5万所中小学参与,1500多万中小学生创作了作品。
雪融融和冰墩墩的故事不仅是两个可爱形象的诞生记,更是一次全民参与的奥林匹克教育。它们承载着设计团队的心血,也寄托了全国人民对冬奥会的期待。如今回头看,这些创作经过中的酸甜苦辣,都成为了冬奥记忆中最珍贵的部分。
